《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读后感

发布者: qingtian , 发布时间: 2021-11-23, 阅读量: 0 人次

前言

1

前不久,我第一次参加了公司学习鸡组织的读书共读活动,一次性白嫖了8本书。与公司其他爱好读书的同事一起共读21天,相互交流与学习,这种读书体验真好。

这里不得不说,学习鸡与各大分委会的“会长们”号召力真心无敌。号令一发,群起响应,这里我必须推荐还没参加过本活动的同学们,记得下个季度一定要关注学习鸡的活动通知来参加哦。

因共读活动的要求,参与共读并发布读后感文章就有机会获奖。对我来说,无论是为了读书本身,还是写读后感,都是我必须要完成的事。不为别人,只为对自己负责。

之前刚巧写过一篇关于读后感文章写作手法解构的文章,大致介绍了一下写作手法。而今天我要写的读后感,是一本关于中国政府和经济发展的书。因其专业性强,我只能通过摘抄+个人心得的角度来整理这篇读后感了。如若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望各位读者见谅。

下面我们就开始正题吧~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是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重镇,向来重视制度和历史分析,也积极参与现实和政策讨论,本书作者对中国经济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就是在这里开始的。

同样来自复旦大学的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在东方卫视有一档节目,名字叫做《这就是中国》。这个节目也是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好节目,“中国人,你要自信”是节目片头中的一句话。它说出了很多中国人本可以说,但又因种种原因未能说出的话。

学习讨论小组

作者在复旦工作的六七年中,几乎每周都参与其他同仁组织的学习讨论小组,很多书中的想法都源于这些讨论。

18世纪的富兰克林也曾组织读书俱乐部来促进朋友间的相关讨论。

而我们的学习鸡爱读书活动,也是这种形式的学习讨论小组,共读交流,学习与成长。

这种形式,值得我们推广与应用到各类学习中去。

关键知识点及其个人感受

以下的内容主要是书中内容摘抄以及本人体会的总结,希望这些内容会对大家理解本书的脉落有一些帮助。

ok,let’s go …

事权划分三原则

要理解政府治理和运行的模式,首先要了解权力和资源在政府体系中的分布规则,既包括上下级政府间的纵向分布,也包括同级政府间的横向分布。而政府间的事权是如何划分的呢?本书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事权划分有三个原则:

  • 外部性和受益范围原则
  • 信息复杂性原则
  • 激励相容原则

外部性和受益范围原则

影响行政区划的首要因素是“外部性“,这是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人的行为影响到了别人。

一件事情该不该由地方自主决定,可以从外部性的角度来考虑。

若此事只影响本地,没有外部性,就该由本地全权处理;
若还影响其他地方,那上级就该出面协调。

这里需要提一句,书中对这一原则,部分表达为:外部性和受益范围原则,部分表达为:外部性与规模经济。这两个应该讲的是同一回事,只是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而已。

一个大政府比13个小政府更省钱的道理,讲的就是规模经济。这是来自美国国民经典《联邦党人文集》中一篇汉密尔顿的文章。

一方面,因为规模经济,覆盖的人越多越划算,政区越大越好;另一方面,受制于人们获取这些服务的代价和意愿,政区不能无限扩大。

这道理看似不起眼,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很多现象,小到学区划分、大到国家规模。如古代王朝搞军事扩张,朝廷就要考虑扩张的限度。

信息复杂性原则

信息复杂多变,持续地收集和分析信息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代价不小。

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或者说能以更低代价获取信息的一方,往往就有决策优势。

这个比较好理解,想必大家身边都有类似”消息通“的小伙伴,交友甚广,消息灵通。公司里的任何消息,他们都能第一时间知晓,而这类小伙伴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就会明显表现出对这种利用信息的优势。

激励相容原则

如果一方想做的事,另一方既有意愿也有能力做好,就叫激励相容。政府内部不仅要求上下级间激励相容,也要求工作目标和官员自身利益之间激励相容。

政治体系的”层层复制”

中国的五级政府管理体系:中央-省-市-县区-乡镇。这一体系是从历史上的“中央-省-郡县”三级体系演变而来。

一方面,维持大一统的国家必然要求维护中央权威和统一领导;另一方面, 中国之大又决定了政治体系的日常运作要以地方政府为主。

而在经济发展方面,作者在文中又着重提到无须特别强调党政之分,主要原因有三个:

  • 地方经济发展依托地方政府。地方党委书记实质上依然是地方官,权力通常无法超越本地。
  • 制约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因素,也制约着各级党委的分工。
  • 地方经济事务由政府部门推动和执行。

我国政治体系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层层复制”。怎样的体系才叫做“层层复制”呢?具体表现如下:

  • 中央的主要政治架构:党委,政府,人大,政协
  • 省、市、县三级都完全复制

而“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通常也被叫做“四套班子”。

“条条“与”块块”

当时我在第一次看到“条条”与“块块”概念时,老实说确实有点蒙,完全不知道意指什么。后面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把它的概念给我们讲清楚了。

“条条”指的是从上到下的部门垂直关系,如中央政府的财政部,省政府的财政厅,市县政府的财务局。

“块块”指的是横向的以行政区划为界的政府,如县教育局要服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

作者指出,通常情况下,“条条”关系是业务关系“块块”关系才是领导关系,因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可以决定人事任免

“最多跑一次”的不好体验

从前,人民办事需要从一个办事单位跑到另一个办事单位,每个单位对于材料的要求可能还不样,从而导致了很多抱怨。而“最多跑一次”改革就是改变这种办事不畅的良方。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创新,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实现“最多跑一次”的行政目标。2016年底,“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浙江首次被提出,浙江作为“最多跑一次”的改革样本,铺开改革仍是“进行时”。

我在过去社会活动中也体现过几次杭州“最多跑一次”的办事落地便利性,而最近我在宁波第九医院照顾妈妈过程中体会到的一些办事体验,真的可以说非常不好。流程没问题,但过程真的是折腾死人。

原本只是一件住院部病人信息变更的事情。可通过责任护士、科室医生,出入院办事人员获取到的办事流程中需要准备的材料来说,真的是流程管理混乱,作为病患家属的我只能在多个地方反复跑,最后我实在忍不住吐槽了一句:”你们不同医务人员的准备材料说法怎么都不一样?”。

被吐槽后的工作人员,估计是该流程的主管人员,有一定话语权,就在我的面前一个电话一个电话打到我所说的相应人员说明这个情况。不过好在最后终于准备好了所有材料,顺利完成了住院信息的变更。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到,不同政府在具体工作的落实力上还是有不同程度的差距的。杭州办事人员会直接给一个小纸条,直接把全部材料说明清楚,准备好再来即可。而像宁波这家医院这样的情况,我想可能不会只是个例,地方政府需要反思。

“三不管”现象

我国经济中有个现象:处在行政交界(尤其是省交界处)的地区,经济发展普遍比较落后。而这种“三不管地带”,却为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广阔空间。书中给了一个示例来讲解这种现象。

虽然国家在“十五”和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降低水污染的具体目标之后,水质才开始显著改善。但省界处的问题依然没有完全解决。

在我看来,即使是使用了”河长制“也不能完全解决全部河流污染的问题,边界影响下的区域未来到底该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此问题,治理河流污染政策的部门还需要好好考虑一下对策。

财税与政府行为

财政的定位和功能是:“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之前所提到的“事权”,就需要这里的财力匹配,或者说是”事权与支出责任匹配“。

办事要花钱,如果没钱,话说得再好听也难以落实。

这里我结合自己在小区担任业委会主任的经历来谈谈感受。

当时我所处的小区物业管理混乱,治安,卫生,地库管理,监控,消防,绿化修剪到处都是一副百废待兴的状态。而我接手时最要命的是原小区属于全体业主所有的经营性收入都被旧物业公司占有。真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因此我接管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让小区经营性收入重新回归业委会,并按代表大多数业主意见的业委会意见(必要时通过业主大会表决)来决定这些收入如何使用。

如果没有这些收入,当时的业委会如何改变小区面貌;如果没有这些钱,如何有效提升小区居住品质。处处都要花钱,不开源创收哪里来的幸福与品质呢!

土地财政与城乡中国

2001年的税改中,中央政府又拿走了所得税收入的60%,加剧了地方财政压力。地方不得不另谋出路,寻找资金来源,就此轰轰烈烈的“土地财政”就此登场。

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这些都可以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周其仁所写的《城乡中国》中有所论述,这里就不作解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对应的书来了解一下细节。

我当时对《城乡中国》的读后总结是:

从入宪的土地不可交易,
到法规下的有限使用权交易,
再到各地方政府多种形式的土地交易,
几十年后才形成了现如今的土地交易体系!

改革,供求,政策,调整缺一不可。

城乡中国阐释了城乡土地制度,既追溯了过往,也剖析了当下。

2002年,国土部明确四类经营用地(商业,旅游,娱乐,房地产)采用“招拍挂”制度。何为“招拍挂”制度呢,其实就是:招标、拍卖、挂牌制度

土地财政站在财务角度可以从 收入支出 两个方面来说明现金流动情况。

收入部分

土地财政我们通常会认为政府仅获得了“卖”地这一项收入,本书作者使我们认识到实际上还有其它收入方式。

土地财政收入 = 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 + 各种土地使用和开发有关的税收收入。

支出部分

当然,政府在土地转让中虽然能获取收入,其实也需要负担相关的支出,包括 征地拆迁补偿“七通一平”等基础性土地开发支出

土地财政支出 = 征地拆迁补偿 + 七通一平等基础性土地开发成本。

什么是“七通一平”?它指的是:通电,通路,通暖,通气,给水,排水,通信,以及平整场地

土地财政虽有种种弊端,但确实是过去数年城市化和工业化得以快速推进的重要资金来源。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

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扩大。由于出口飞速增长,制造业自然向沿海省份集聚,以降低出口货运成本。

而公共财政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再分配财政资源,平衡地区间的人均公共服务水平(教育,医疗等),所以中央民开始对中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转移支付。

1995年到2018年,转移支付总额占到GDP比重的7%。80%以上的转移支付都到了中西部地区,这保障了地区间人均财政支出的均等化。如果没有中央转移支付,地区差异可能更大。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大概可以分为两类:

  • 一般性转移支付(2009年之后改称“均衡性转移支付”)
  • 专项转移支付

简单来说,前者附加条件少,地方可自行决定用途,而后者必须专款专用。无条件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实际上是为了拉平地区差异。

对于占转移支付总额四成的专项转移支付,钱都花到上级指定的“项目”上。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种转移支付加大了地区间的不平等。

城投公司

法律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从银行贷款,2015年之前也不允许发行债券,所以政府要想借钱投资,需要成立专门的公司。这类公司大都是国有独资企业,一般统称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虽是融资平台,但这些公司的正式名称却大都有“建设投资”和“投资开发”等字样,突出其自身的投资功能,因此也常被统称为“城投公司”。例如:

  • 芜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
  • 成都文化旅游发展集团

这些融资平台一般只参与前期的拆迁和土地整理。用术语来说,有“生地”和“熟地”的区别。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熟地”是指一块划出来的“生地”,平整清理后具备向市场供应的“土地”。

“生地”转为“熟地”的这一过程,被称为 “土地一级开发” ,一般由政府融资平台(即城投公司)完成。

而“熟地”之后的建设和运营称为 “土地二级开发” ,大都由房地产公司来做。

城投公司与房地产开发公司两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才成就了现如今轰轰烈烈的“土地市场”。

政府扶持的三大手段

2008年,各地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的投资,包括光伏。主要手段为:

  • 廉价土地
  • 税收优惠
  • 贴息贷款

另以新能源技术举例,新能源技术必须在没有竞争优势的时候就进入市场,这时候只有两个办法:

  • 对传统能源征收高额碳税或化石燃料税,增加其成本,为新能源发展制造空间
  • 直接补贴新能源行业

直接补贴新能源,加速其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待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成本逼近传统能源之后,再逐渐降低补贴,同时对传统能源征税,加速其退出。

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到政府扶持在其中的巨大作用。

私募基金&政府引导基金

私募基金,简单说来就是一群人把钱交给另一群人去管理和投资,分享投资收益。私募基金对投资人资格、募资和退出方式等都有特殊规定,不像公募基金的份额那样可以每天买卖。

出钱的人叫“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简称LP),管钱和投资的人叫“普通合伙人”(general partner,简称GP)。

LP把钱交给GP投资和运作,同时付给GP两种费用:

  • 基本管理费。一般是投资总额的2%,无论亏赚,每年都要交。
  • 绩效提成。若投资赚了钱,GP要先偿还LP的本金和事先约定的基本收益(一般为8%),若还有多余利润,GP可从中提成,一般为20%。

私募基金却有固定存续期,一般是7-10年。在此期限内,基金要经历募资、投资、管理、退出等四个阶段,到期后必须按照合伙协议分钱和散伙

出钱的LP们通常很低调,国际上规模大的LP大都是机构投资者。而国内最大的一类LP就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其中既有中央政府的基金(如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也有地方政府的基金(如深圳市引导基金及其管理机构深圳创新投资基团)。

从我国实践来看,政府引导基金发展需要三个外部条件:

  • 制度条件
  • 资本市场的发育要比较成熟
  • 产业条件

产业引导基金最终要流向高技术、高风险的战略新兴行业,而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这样的企业才会大批出现。现在大批量出现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是否正是由产业引导基金所投资产生呢?

我国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我国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从微观机制开始,到宏观现象结束。这一模式有三大特点:

  • 城市化过程中“重土地,轻人”
  • 招商引资竞争中“重规模,重扩张”
  • 经济结构上“重投资、重生产、轻消费”

我们过去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不可能一直有效,需要不断继续改革。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抛开意识形态,不断去解决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房价连着地价,地价连着财政,财政连着基础设施投资,于是经济增长,地方财政,银行,房地产之间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复杂关系。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现在才知道从前严选的那句slogan——“好生活,没那么贵”,原来是基于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如此想来,严选的格局有点大(或许是我的过度解读了)。

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任重而道远。

后记

说实话,这本书中的概念与内容涉及非常广泛,以上只是我基于共读中的批注摘抄整理而成。还有很多概念并未提及,需要读者朋友自主阅读与了解。

光本书最后所列的参考资料清单条目,我估计就有上百条,其中还不乏一些英文文献。如此体量的内容而且又是关于中国政府和经济发展相关的内容,它的理论性可想而知。

就我个人体会来说,上篇的内容更有趣些,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过程的“为什么”问题理解很有帮助。下篇的内容很多地方列出了中外的很多指标数据,可能是经济学家的“老毛病”犯了,导致这些特别容易让我犯困。

除此之外,关于本书参考资料中所列的清单,个人感觉也值得我们好好读一读。它们对于我们更好理解中国政府以及经济发展会有许多帮助,作者本人也从这些外部资料中汲取了很多养分。

最后,我用蜗牛读书共读停止计时时界面上显示的一句话结束本文:

“书籍的真正目的在于诱导头脑自己去思考” —— 克里斯托弗·莫利。

The real purpose of books is to trap the mind into doing its own 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