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法则的妙用

搭建技术晋升答辩PPT的内容框架

发布者: qingtian , 发布时间: 2022-01-07, 阅读量: 0 人次

前言

1

(摄于浙江富阳·午潮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洋坞水塘)

每年公司都会组织技术级别的晋升答辩。我相信有同学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相同级别上多年徘徊不前,究其原因可能就是因为答辩PPT的内容吸引力不够。

那么是否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答辩PPT的内容框架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它就是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的一个法则——STAR法则。

而STAR法则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具体内容。下面请听我娓娓道来~

STAR法则的介绍

2

STAR法则是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四项的缩写。它是一种常常被面试官使用的工具,用来收集面试者与工作相关的具体信息和能力。它的具体内容为:

  • Situation:描述实施关键结果/任务的背景和目标。
  • Task: 描述围绕目标拆解出的任务,以及任务优先级。
  • Action: 接到任务后做了什么?投入了多少资源、精力?遇见和克服了什么困难?
  • Result:用定量的方式描述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

当然,它不仅可用于面试过程,同样也适用于搭建答辩PPT的内容框架。答辩PPT的内容框架往往需要我们挑出3-4个核心项目来介绍,那么这些项目内容的组织好坏,可能就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答辩结果。

以下结合我个人的过往经验,我来具体介绍一下如何应用STAR法则来搭建答辩PPT的内容框架吧。

第一步:情境(situation)

对于答辩的内容来说,核心在于简明扼要,但又需要突出主旨。每一页PPT中都需要有关于需求情境的内容描述,具体表现为业务需求的背景概述。

每位技术人员拿到需求时都需要认真分析需求背景,这些背景信息我们通常可以在评审过程中从产品/项目负责人那获取到。而这些背景将为现场各位评委提供大的环境信息,交代了后续我们如何拆解任务的必要内容。

这是一种铺垫——犹如绘画中的底色描绘,给受众一个整体感知。如果这块做的好,将会为我们后续介绍如何行动提供例证。

第一步的核心是:背景交代清晰完整。重点涵盖人员组成,时间要求,复杂程度等信息。

第二步:任务(task)

情境概述完成后,我们将对需求进行任务拆解,也就是传统项目管理中的WBS(工作分解结构)。

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在答辩中把需求到任务的拆解过程描述清晰,特别是拆解边界的定义等方面。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任务的内部过程有具体的架构设计,模块设计,抽象代码设计等方面的描述。如果能把任务的事项与具体需求完成后的架构图,模块关系图,类层次与抽象关系图描述清晰的话,将会使答辩PPT具有更好的内容表现力。

用图信息代替大段的文字描述非常必要,毕竟评委处理图信息的效率远高于处理文本信息的效率

这里的关键点便是:一图胜千言。在保证能让评委理解的情况下,尽量追求极简。

针对这个环节的内容设计,我推荐给大家一个小技巧:

  • 第一步:先用文本描述当前需要体现的信息。
  • 第二步:使用重要信息抽象提炼的方法不断提炼关键词。
  • 第三步:多次重复执行第二步,直到使用最少的关键词即可表达原来使用大段文本描述的内容信息。
  • 第四步:将这些关键词用图的形式,合理排列分布。需要关注到不同重要程度内容的展现顺序,图示形式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 第五步:以评委/旁观者视角来审视当前页内容是否能很好地表达出需要传达的信息,针对表达不到位的地方进行调整优化。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可以有效地压缩信息,突出重点。以简单直观的方式就能让评委捕获到我们想要表达的信息内容。

第三步:行动(action)

当任务的工作内容已经明确了之后,很多同学这时往往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急于行动。但其实做事往往要先做好规划,要先把任务过程想明白才好再行动。否则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造成不必要的风险与返工。

“磨刀不误砍柴工” 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而从答辩的内容组织上来看,行动这个环节我们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对任务的技术选型与难题解决过程的描述

对于技术选型,在内容上我们需要列举与对比不同技术方案的优势/劣势,最核心需要表述的自然是我们在实际项目或任务中所做出的选型决定及其依据。这也将是评委们最关心的问题,即为什么你要这么做,这么做你的底层思考逻辑是怎样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真正行动之前做好深度思考与认真决择,在行动之前我们可以寻求更广泛技术同学的意见作为参考,以帮助自己科学决策。

针对难题解决,我们需要在内容上把难题这个问题本身描述清楚。在过去几年作为技术评委的经历中,我也曾见过太多答辩者连基本问题都未能很好地描述清楚。这样的答辩内容先天不足,如果再加上答辩者紧张,表达不清的话,最终结果自然不必多言。

当然,在难题本身描述清楚后,与技术选型类似的是,我们需要把可用的解决方案罗列出来。对于最终的解决方案决策,同样我们也需要有足够的依据来支撑,避免被评委直接挑战。一被挑战就紧张,一紧张就表述不清,相信很多人都曾遇到过。

因此行动的核心在于:善于优劣对比,懂得深度思考,做到科学决策与实施。

第四步:结果(result)

如果套用OKR的理论来说,这里的结果即是KR(关键结果),需要重点突出关键两字。结果可大可小,收益也有重要程度之分。在答辩内容的描述上要表现重要的关键结果,如系统运营相关数据(日活,留存,增长率,商业收益)等。

即使前面都已做的很好,但如果结果尚未体现或不好,这也就无法真正体现出价值。因此,做好最终的结果表现才是重中之重。当然,我们要记住切勿伪造结果数据。骗的了一时但骗不了一世,正如动画片《名侦探柯南》主人公柯南的名言所说:“真相永远只有一个”。是你的就会是你的,跑不掉,但不是你的我们也不要强求。

结果这个环节的关键则是:诚信至上,突出关键结果。

后记

如果我们懂得使用“STAR法则”来组织答辩的内容,相信对于评委来说,会真切感受到我们的认真准备,深度思考。但是即使再充分的准备,也无法保证100%的结果。

要记住,答辩是一个过程。虽然结果很重要,但相对来说,过程更为重要。

每一次答辩就是一次历练,每次答辩前的内容准备都是一次对我们所掌握技能与输出价值的陈述。当我们忘记了形式,关注内容本身时,我们将会发现内容框架的重要性。而这也正是今天我给大家分享“STAR法则”的原因。

预祝大家答辩一切顺利~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