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是我很久以前读过的书,最近又完成了“二刷”。我认为从曾国藩的经历中,我们能感悟出比较多可以学习的地方,因此在此记录一二,作为自己学习笔记之用,也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早年
曾国藩总体来说,属于大器晚成型人才。早年的曾国藩很小就随父赶考,不过经历多次落榜失利后,终于在道光十三年(1833年),在湘乡县试中考取“秀才”。可能是由于他对每次考试失利的自我总结的功效显现,也可能是他多年读书,写文章的基础扎实。在道光十四年(1834年),他又顺利通过湖南乡试,中了“举人”。之后几年会试失利后,勤奋的曾国藩最终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通过考试并在朝考中以优异成绩被道光帝亲自提拔进入“翰林院”。
从这一段经历,不难看出:曾国藩实属持之以恒的典范,别人可以说他不聪明,但不能说他不够努力。但努力也要讲方法,前期的考试失败就是方法问题,后面经过他自己的摸索与苦练,最终达到如此成就。这是一个应该被百世传颂的佳话。
在此期间,也让曾国藩总结出了一套良好有效的个人管理计划。每天的一般安排如下:
1. 早起
2. 静坐
3. 读书不二
4. 谨言
5. 保身
6. 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
7. 每个月要做几篇文章,写几首诗,有固定任务
8. 练字
9. 夜不出门
大家看到这些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是的,有很多内容与本杰明富兰克林的13条道德名目及戒律相似。18世纪的富兰克林与19世纪的曾国藩在21世纪的我看来,他们冥冥中联系在了一起。
从以上内容,也更加可以佐证我的一个观点:伟人往往是相通的,思想与行动在很多方面有共性,值得我们不断挖掘与学习。
围剿太平军
由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最终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咸丰对之怒不可遏,后下旨让曾国藩帮办湖南团练,进行战时前期准备。 这也就造就了一手由曾国藩招集,训练而成,之后战斗力极强的“湘军”。这里要重点说说湘军的组成结构。它是完全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组成的军队,每个军队部下都听命于他的将军。因为这一层相熟关系的影响,将兵之间知根知底,唯命是从,纪律严明,是一支可以真正可以打仗的力量。
曾国藩在其中的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
- 宣讲与爱民教育
- 战略与部署
关于爱民教育,曾国藩还亲自编写了《爱民歌》,采用民歌歌谣的方式进行爱民教育,这又是曾为藩一大发明。
爱民歌内容如下: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
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生。
第一扎营不贪懒,莫走人家取门板,
莫拆民家搬砖石,莫踹禾苗坏田产,
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
第二行路要端详,夜夜总要支帐房,
莫进城市进铺店,莫向乡间借村庄,
无钱莫扯道边菜,无钱莫吃便宜茶,
更有一句紧要书,切莫掳人当长夫。
第三号令要声明,兵勇不许乱出营,
走出营来就学坏,总是百姓来受害,
或走大家讹钱文,或走小家调妇人,
爱民之军处处喜,扰民之军处处嫌,
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记不可欺负他。
很多年后,其他伟人也纷纷效仿。毛泽东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建军时,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收效甚大。
关于曾国藩的打仗战略,主要是幕僚“脑暴”机制以及一步一个脚印策略。有一件事特别能说明这点:每次战胜之后,曾国藩的湘军都会在周围就地进行一道道严密的工事。虽然费时费力,但在曾国藩看来,这实打实的笨方法,才是稳妥有效的方法。在曾国藩一生的各项事迹中,都可以看到“笨方法”的妙用。
古今中外,具有雄才大略的用兵者,无不能够始终从战略的高度来把握问题,能够透过暂时的纷乱看到重点,在利害交织中看清本质,牢牢把握好长远与眼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经过多年的战乱,最终太平军还是不敌曾国藩的“湘军”,成为了历史。
直隶总督
同治七年(1868年),曾国藩改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1870年),慈禧太后命其处理“天津教案”。曾国藩十分惊恐,甚至出发前立下遗嘱,他深知当时中国远非西方列强对手,因此主张对外让步。
曾国藩发布《谕天津士民》的告示,对天津人民多方指责,诫其勿再起事端,随后释放犯法教民和涉案拐犯,引起天津绅民的不满。处理“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全国舆论大哗,“自京师及各省皆斥为谬论,坚不肯信”,朝廷官吏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诟詈之声大作,卖国贼之徽号竟加于国藩。京师湖南同乡尤引为乡人之大耻”,甚至直接称其为“曾国贼”。
对于“卖国贼”的名声,曾国藩表现的无奈。看清了形势,却遭受看不清的民众报怨,除了无奈只能是无奈。那时的曾国藩处处身疾,眼疾等更甚,但他依然坚守,擦好了“屁股”,给后来接手的处理官员(即他的徒弟李鸿章)铺平了道路。这是做人的原则,对自己的要求所致,但也让他身心俱疲。
李鸿章及其“淮军”,随着曾国藩的逐渐落幕也正式走上历史舞台,上演出另一幕可歌可泣的画卷。
逝世
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国藩自觉“大限将至”,享年61岁在金陵总督辕门病逝。至此一代清官谢世,留给后人的是他一生的贡献的宝藏。《曾国藩传》也是他宝藏中的精华所在,值得我们大家都反复咀嚼,吸收。
曾国藩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人的意志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人意志力的局限。关于后面晚清的故事,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失败,而是整个腐朽政权的失败。在整体面前,个人的努力如杯水车薪,无法真正的改变结局。
下图为曾国藩故居:
总结
曾国藩把笨方法用到极致,把格物致知做到极致,把湘军的战斗力激发到极致。如果说聪明人可利用智慧有先天优势的话,那么“笨人”就得用思考与勤奋来弥补。
长年累月的格物致知成就了曾国藩,既然这样,普通的我们也应该可以。让自己的执行力常驻,通过格物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吧!